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零七章 方法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咕咚咕咚」的声音响个不停,整个房间内充满了奇怪的味道邵勋皱着眉头,慢慢走了进去。

    这个房间不大,陈设也不多,最显眼的便是丹炉了,一个水火鼎,即下部放金石原材料,

    曰「火鼎」,上部是收集矿物升华后冷凝物的装置,日「水鼎」,合在一起便是水火鼎,所谓水火相济也。

    这个丹炉他没见过。

    最常见的其实就是一个釜,上面一个盖,和药鼎很像,底部加热后,丹砂(主要成分硫化汞)

    分解为硫和汞,称之「金液」,然后升华凝结在盖子内部,最后滴落下来,重新反应变成硫化汞,

    整体更纯净了,称为「还丹」。

    眼前练的是「金丹」了,原材料是少府买来的丹砂,已加热多时。

    「拿来。」邵勋指了指房间左侧台子上的一本册子。

    正在炼丹的王丹虎听到声音后,微微扭头,然后又低头继续观察丹鼎了。

    房间内还有两名王氏子弟充当助手,其中一人拿起册子走来,亲兵上前接过,再交到邵勋手里:

    邵勋分开一看,微微有些满意,这是按照他的要求来的。

    原料(丹砂)记录了产地、重量等一系列资料。

    水火鼎也规定了尺寸、形状、材质。

    另外还有炼丹的过程,每一次都有记录。

    满意之外,还有不满意之处。

    邵勋问道:「为何不记录寒热?」

    没人说话,片刻之后王丹虎转过身来,低头道:「观火即可。」

    这是通过火焰颜色辨别温度,比较粗浅,误差较大。

    邵勋说道:「《淮南子》云‘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又有‘扬汤止沸」之说,汝可取此二像,各设一端,曰‘寒端」、‘热端」。」

    说到这里,邵勋沉吟了一下,道:「《九章算术》中有‘空位」,知否?」

    王丹虎点了点头。

    邵勋嗯了一声,受过教育的人就是好,这些话和工匠是说不明白的。

    所谓「空位」,即进位,就是零。

    后世他总看到印度人在网上吹嘘他们发明了「零」的概念,只能说部分是事实。

    「‘寒端’曰‘零’,‘热端’曰‘百’。」邵勋说着说着,找寻了一下,看到笔墨纸砚后,

    提笔迟疑了许久,最终心一横,道:「天竺那边有数字——”

    说完,提笔在纸上写了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这是后世他熟悉的数字形状,但并非最初的形状,不过无所谓了。

    这套数字系统历史上在唐代传入了中国,但几乎没人用,没那个需求,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他先写下来了,接着又简单地讲了讲进位概念,不复杂,王丹虎一眼就看明白了9以上的数字怎么表达、书写。

    「0日‘零」,100日‘一百」,可明白?」邵勋问道。

    王丹虎点了点头。

    「既如此,你可知炼丹时寒热多少?朕觉得有数百,但到底多少不知,你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知道有多少。」邵勋说道。

    王丹虎似乎有些不以为然,冲口而出道:「何须如此麻烦?炼丹只需看火候即可。」

    不过她说完就后悔了,身躯微微有些颤抖。

    邵勋听了却暗喜,正要你来问呢。

    只见他冷笑一声,道:「你可知为何炼不出真丹?」

    王丹虎茫然摇头。

    「因为寒热不对。一线之差,丹即不成矣。」邵勋说道:「再者,「气压」也不对。」

    「何为‘气压」?」王丹虎惊讶道。

    她没听过这个词。

    邵勋绞尽脑汁想了想,道:「士人有气度,强者直令人直不起身,仿若被压,此谓‘气压」。

    然方才朕所言之‘气压’,乃我等呼吸之气所压。」

    王丹虎又茫然了,气轻若无物,还能压人?

    邵勋看她那样子,暗暗叹气,难道要搞个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言尽于此。」邵勋说道。

    说完,又看向跟随而来的少府监蔡承,问道:「少府可能制琉璃水管?」

    蔡承想了想,道:「可。」

    邵勋点了点头,又看向王丹虎,道:「你若不信,可将琉璃水管中灌满水,一头置于釜中,一头置于外,看看炼丹时水柱会不会动。」

    琉璃是半透明的,不清晰,但还是能勉强看清水柱变化的。

    蔡承立刻应下了。

    他不知道天子想干嘛,照做就是了。

    邵勋则有些思绪万千。

    其实换一个时代,他即便说了这么多,有用吗?可能有点用,但用处不大。

    人家为什么要做这些?没理由啊。

    所以要给他们一个内生动力。

    炼丹是一个内生动力,还不小,因为人们真信这玩意,信众还很多,富户都能为了炼丹倾家荡产,可见其热情。

    邵勋现在告诉他们,你们炼丹不成功是因为细节原因,即温度、气压不对,一线之差导致失败,所以想办法研究出一些能简单测量气压和温度的装置,再来炼丹。

    如果还炼不成,那一定是这些装置还不够精确,再想办法。

    又或者原材料杂质多,想办法辨别其中的成分,再剔除杂质。

    炼成金丹,延年益寿乃至得道飞升是内生动力。

    那么,有没有外部动力呢?当然是有的了。

    研究炼丹大半辈子,没炼出真丹,但搞出了一堆奇奇怪怪的副产品,其中有些可以赚钱,这就是外部动力。

    另外,朝廷奖赏也是外部动力。

    所谓人亡政息,亡的只是一部分外部动力,即朝廷对搞科学研究没兴趣,不投钱、不奖励、不给官,但如果副产品能卖钱,本身内心之中还有强烈的炼得真丹的执念,那就还有一部分动力让科学研究继续下去。

    所以邵勋千方百计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胡乱凭感觉炼丹。

    当然,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内生动力。

    比如虞喜是余姚士族,本身生活优渥,但人家就是乐意半夜登山观星,记录星象,并为之演算,我乐意,你管得着吗?

    值此之世,不管他的继承人上台后是不是重视他老子的心血,邵勋都准备两条腿走路,内生动力就是保险绳。

    哪怕二代皇帝对科学研究毫无兴趣,至少有一部分士人在搞研究,凭借着自己的热情,用自己的钱财,用科学的方法记录过程,总结归纳,提出理论一一这是下一阶段的重点。

    邵勋临离开之前,从蔡承手中接过一物,走向王丹虎。

    王丹虎下意识想后退,却又不敢。

    邵勋将粗陋的麻布口罩戴在她脸上,道:「此屋中丹毒不少,戴此物能减少一些。」

    随后又让蔡承拿来一副麂子皮手套,交给王丹虎,道:「以后取材时戴上此物。朕让少府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让此屋更加通风。」

    「现在不服散了吧?」邵勋问道。

    王丹虎垂下头去,闷声道:「不了。」

    「人要爱惜自己。你才三十岁,就服了多少丹药了?以后若嫁人,还能生子否?」邵勋说道:「你家人已为朕赦免,好好做事,勿要多想。」

    说罢,对她笑了笑,转身离去。

    出了「实验室」后,邵勋站住了,问蔡承道:「卿觉得朕这样做是不是太麻烦了?」

    蔡承回道:「陛下乃天上人下凡,懂得自然多,若倾囊相授,于天下必有益。」

    「一顿有,还是顿顿有,你不懂。再者,朕已经传授很多了。」邵勋笑道。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蔡承叹道。

    邵勋大笑:「卿读书了,不然说不出此话。」

    二人渐渐远去。

    现在,是时候推进他的下一步谋划了。

    目的是争取更多的接受过教育的人从事各种试验。

    你说他忽悠也好,利诱也罢,都不重要。

    能「骗」一个是一个,方法给你,自己去「捕猎」吧,如果能有上好的「野猪」、「老虎」、「豹子」的捕猎理论,我来给你出书扬名,并传扬到四方,让更多的人掌握更科学、更高效的办法。

    王丹虎看着邵勋远去的背影,沉默不语,

    良久之后,她来到屋内专门放置文册的「记录区」一一粗略分为原料区、反应区、记录区三大部分。

    掀开一本文册后,上面写着日期、地点、原料以及设想。

    炼丹方法是她设计的,今日炼的是丹砂。

    此物受热升腾而起,似乎有昔日列子御风而行的特点,所以传说中得此丹可飞升。

    她坐了下来,眉头微微皱起,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猜想。

    邵贼一一他说,若有猜想,就去实证,要「实事求是」。

    那个人虽然凶恶,但提出的方法都很高明,让王丹虎对炼丹的过程更加清晰了,不像以前全凭感觉,和父亲一起胡乱炼。

    她又看向自己曾经记录的一段丹术要诀:「..择甲子夜半,置青铜神室于三足阳燧之下,以阳燧取天火,初以文火养之,其色渐转玄青,有紫气盘桓如龙蛇。至第三转,武火猛攻,则赤汞化白虹,升于室顶为霜雪,其质流动似水银,此所谓杀朱成白,炼阴返阳之象也。须臾间精气凝结于底,状若金粟,当以玉匙急取,迟则二气复交,反生毒煞。」

    「文火」是多热?若沸水是「一百」,这是三百?五百?八百?

    「武火」呢?一千?还是更多?

    中间是不是涉及到他说的「气压」?

    丹砂本是一物,后来变成了升腾而起的「白虹」以及留于底部的「金粟」,似乎变成了两物。

    再者,如果不急取,待「二气复交」,两者似乎又合为一物了,这是不是丹砂精华呢?

    她觉得可以重新写一篇了。

    这个药其实没用,她以前就试过,而今只想顺手记下这个过程,再仔细琢磨一番,不让之前的事白做。

    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错。

    下次他来的时候,自己便有话说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