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黄易小说 > 全能大画家 >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树懒先生的播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黄易小说] http://www.huangyixiaosh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安娜在床边坐下,把手边的小手杖放到一旁,捡起了案上的《时尚者》的杂志来读。

    罗伯特·肯特已然把前些日子见面的谈话内容删删减减,整理成了文章发表了出来,两篇文章被放在一起,打开杂志扫一眼头两版内容便能看见。

    《玫瑰本是玫瑰,玫瑰就是玫瑰,再一次为安娜·伊莲娜而写。》

    《一个害怕寒冷的画家,想要去画着冰雕似的画:与艺术家顾为经的午后对谈。》

    安娜就着床边的台灯,把两篇报道一句接着一句的读过。

    台灯的灯泡散发的色光暖而温柔,报道的扉页是那天摄影师所拍摄的图片,她正背对着镜头而立,头发从脸颊上垂落下来遮住耳根,正在凝视着远方的天际线。

    安娜注视着“伊莲娜小姐的背影”,觉得那真的是一个充满了雄心壮志且野心勃勃的人。

    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她是一个讨厌艺术评论者的艺术评论者,一个讨厌读传记的传记文学爱好者。

    伊莲娜小姐喜欢自己写的艺术评论,讨厌别人写的艺术评论。

    伊莲娜小姐喜欢关于别人的传记故事,讨厌关于自己的传记故事乃至是普通的报道。别人的传记故事总是很有趣,野心,抉择,愤怒,悲伤……翻开书本,他们就不再是干枯的名字,坟墓里的骨骸,而是立刻变成了活生生的灵魂。

    随手推开窗户,几个世纪以前的人物就站在楼下的花园里,伸出手来对你打招呼。

    一旦文字开始关乎于她所熟悉的事情,由神秘感塑造而成的灵魂又顷刻间便会塌缩成干涸的文字,她会知道,那些文字所构成的,远远谈不上是活的魂灵,顶多顶多,也只是魂灵的一两个残片。

    人所最熟悉的,便是自己。

    她会意识到,所有的传记和人物本身之间的关联,正如所有的艺术评论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关联,都是干枯的叶子和整个自然之间的关系。

    二者从来别无二致。

    传记是人物的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是绘画作品的人物传记。大家都系希望通过一种外在的凝视,通过几道笔触,几幅画,几封书信来描挥一个比那宏大的多的故事。

    他们在用一两片干枯叶子,去还原整个自然。

    那天,伊莲娜小姐本来想用戏谑的语气和罗伯特说,就算有谁有足够好运收集到了树上落下的所有的树叶,可它们依然不可能能够成真实的大树,远远不够。

    顶多顶多。

    那也只是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之间的茫茫多的时刻里的一两个瞬间。

    罗伯特把它形容成是四条腿家具也好,是切割好的板材也好,是活生生的大树也罢。

    都一样。

    终究都只是一种基于“他人期望”的幻觉。

    伊莲娜小姐却不讨厌罗伯特的这篇文章,她也不讨厌这张照片之上她的模样,这本就是她希望所看到的。

    比起听的耳朵都腻了的漂亮,美丽等等这些词汇和平面模特似的正面照片,她更希望让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

    他们终究只能遥望她的背影。

    她就是这样一个雄心勃勃且充满野心的人。伊莲娜小姐翻过页角,看着下一篇报道,和上一篇一样的结构,左侧页面是花体的艺术字标题,并配以采访时拍摄的人物照片。

    和四周的环境相比。

    顾为经看上去并不多么耀眼,半只青铜的塑像,光洁的桌面,贴满照片的照片墙,还有木制的大书架。

    年轻的画家整个人都像成为了画室环境中的一环。

    他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也许——他都不是最耀眼的那件艺术品。纵然这样,但在顾为经的身体之上,就是一种气质存在……或者说力量,让人相信,这是一场足够真诚的对话。

    即使说假话会带来巨大的利益。

    他依旧会去选择诚实。

    就像牧场里的那个小把戏,伊莲娜小姐听顾为经吹嘘自己演奏中提琴的成果的时候,心里总是带着奇怪的笑容。仿佛一个刚刚施展了巧妙到足够欺骗了所有的观众的戏法的魔术师。

    相信。

    顾为经回应她的笑容里,也带着相似的意味。

    奇怪的是,纵然如此。

    安娜在回忆那一幕幕的时候,依然相信顾为经的笑容里透着一种非常纯粹的真诚。伊莲娜小姐以前不太能理解这样的笑容的含义,现在,她逐渐理解了这一切,并被一点点的打动。

    女人读完那两篇报道之后,她又在床边思考了一会儿。

    她没有选择洗漱休息。

    安娜从床上起来,走到书桌边,拿出电脑声卡和麦克风,做好种种准备以后。伊莲娜小姐对着窗外汉堡市郊的层层夜色,自顾自的录起了音。

    ——

    窗外的汉堡市郊阳光明媚。

    一辆宝蓝色的保时捷718跑车飞速狂奔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跑车的车篷敞开着,音响里所传来的老式港派武侠的乐曲声几乎压过了高速飞驰时气流所卷起的胎躁声。

    “依稀我——”

    “梦见。”

    “心中波澜现。”

    长着小肚腩,戴着大蛤蟆镜的中年男人一边兜着风,一边跟随着BOSE音响里所传来的旋律左右,享受的左右摇摆。

    这种运动型小跑车几乎谈不上什么音质。

    尤其敞篷一开,功率再大的音响也就只是听个响而已。

    杨德康不在乎。

    要的就是风骚的造型,小车一开,墨镜一戴,真正霸道的旋律便已经响彻在了男人宽阔的心怀之间。

    “老顾的歌单硬啊!”

    杨德康踩下油门,变速箱连降两档,并线把前方一辆1.4T的小Polo超了过去。

    “呵,连120都不敢开,上什么高速啊!”

    杨老哥不屑的一挥手。

    此刻,从中东回来,已经从酷酷冲沙模式切换成以狂野飙车姿态出击的杨德康一边跟着顾童祥分享而来的歌单聆听轻哼着,一边在脑海里想问题。

    《时尚者》关于伊莲娜小姐和顾为经之间的采访,杨老师已经研究过了。

    他敏锐的嗅出了些许端倪。

    尽管罗伯特没有把有关画家和经纪人对于未来合作的期望那一节放上来,但他堂堂杨德康是何许人也?他在艺术行业里被人叫做“杨老师”的时候,罗伯特还在那里玩泥巴呢。他敏锐的嗅出了,顾为经和伊莲娜小姐各自的两篇报道里没有什么太多交流。

    甚至连文中谈到彼此的次数都不太多。

    《时尚者》把两个人的报道放在了一起,杂志的封面还用了在新加坡时的照片,哪怕在这种情况下,那种欲盖弥彰式的割裂感依旧存在。

    画家和经纪人在采访里各谈各的,除了少数几个罗伯特有意引导的问题以外,甚至都不怎么谈到对方。

    这意味着什么?

    杨德康不光嗅觉比罗伯特灵敏的多,消息比罗伯特灵通的多,他甚至还算得上是半个相关的知情人。

    罗伯特在思考的问题。

    杨德康也在思考,甚至可以说,杨德康在过去半年里,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除了教金刚鹦鹉念济慈以外,老杨的所有时间都用在研究这码子事情上了——

    “伊莲娜小姐和顾为经还会继续合作么?”

    对这个答案。

    杨德康个人比较悲观。

    当一个画家和他的经纪人都不再一同出现在艺术场合,彼此都不怎么说话的时候,那么就像是《时尚者》的报道。

    纵然强行把他们放在了一起。

    所谓的合作也早就名存实亡。

    对这个答案。

    Mr.杨个人又相当乐观。正所谓,要用变化的角度看待问题。

    泰坦尼克号“酷喳”一下撞上了冰山,对于杰克和肉丝来说,固然是感情的悲剧,对于船上海鲜餐厅的龙虾,则无异于生命的奇迹。

    他们两个人干不下去了,对于伊莲娜小姐和顾为经来说,固然是这场合作的悲剧。

    对于杨老师来说。

    谁说不是生命的奇迹了呢?

    老杨就差要扯着嗓子在一边大喊“You Jump,I Jump”了!

    这可是他的白月光啊。

    当面被伊莲娜小姐NTR,老杨认了,被如来神掌拍死不丢人,输给伊莲娜小姐也不丢人,这谁打的过啊。

    现在。

    伊莲娜小姐跑了,论资排辈,论得该论到他杨老师了吧。

    安娜不出,杨德康自认自己简直强的可怕。

    霸道无双!

    一曲放毕,杨德康在方向盘上按了两下,苹果手机的播放列表自动从顾童祥的歌单切换到下一个常听内容。

    “欢迎来到中年型男的服装课堂——”

    跳过。

    “——这里是鹦鹉之家,为您每日分享,养——”

    跳过。

    ……

    杨德康随手在方向盘上连按了好几次,直到切换到了一个音频节目。

    “——欢迎来到‘树懒先生的艺术沙龙’——”

    听上去有些低沉的中年男人的声音从音响里传了出来,杨德康的手指在“下一曲”上停滞了片刻,终于还是没有按下去。

    树懒先生。

    几年以前,对方还仅仅只是苹果播客上的一档新型的艺术节目的主理人。如今,他早已有了一个更加重要的身份,那位神秘的“侦探猫”的经纪人。

    据说他和侦探猫在录制播客的时候相识,并神奇的达成了合作协议。

    如果说伊莲娜小姐和顾为经的合作是这几年以来,聚光灯下被关注的最多,讨论的最多的一对艺术组合。

    那么树懒先生和侦探猫就是最神秘的一对组合。

    迄今为止。

    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他们到底是谁。

    文艺圈里走神秘路线的创作者挺多的,正常情况来说,神秘是对所有的观众和读者笼罩了一层面纱,对少数业内人来说,不应该算是太大秘密。

    这对是个例外。

    永远都只用邮件对接工作,任何需要出席的场合都又他人代理出现。

    不光侦探猫本人神秘,对方的经纪人同样神秘。甚至都快成都市传说了,讨论侦探猫到底是谁就像十八世纪时文艺界讨论莎士比亚到底是谁一样,是个在行业内非常热门话题。

    什么传言都有。

    有人说莎士比亚其实是当时的英国女王私下里用来发表戏剧时,采取的笔名。还有人说,莎士比亚就根本不存在,是当时有一群剧作家一起共同使用的马甲。

    有人说侦探猫也并不真实的存在,而是有一整个插画工作师,都偷偷使用“侦探猫”这个身份来发表作品。自一开始,这就是一出被编排好的商业炒作。

    杨德康不在乎这些是真还是假。

    有什么关系呢?

    真的也好,假的也罢,唯有一点,那就是侦探猫的成功如今是不需要质疑的。

    如果这是一出编排好的商业炒作,那这也是一出极为成功的炒作,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如今就连这位树懒先生的播客节目,粉丝的关注数量也在上个月超过了百万。

    和类似JOHN ROGAN这种能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顶流播客主持人大约不能比。

    但在艺术界。

    一定也是个响当当的角儿!

    杨德康很是羡慕。

    老杨扫了一眼仪表屏幕,这是树懒先生在前天的凌晨时分临时加更一集,介绍里没有任何对谈嘉宾,主理人就树懒先生一个。

    节目的名字则叫——

    “在这个深夜里,让我们再一次的谈谈梵·高。”

    杨德康收回了视线,微微收起油门减慢了些车速。中年人一边开着车,一边听着播客节目主持人的声音。

    节目的名字叫做再谈“梵·高”。

    主持人一开始却没有提起梵·高,相反,她选择了从侦探猫的作品讲起。

    杨德康挠了挠下巴。

    人们都知道,树懒先生是侦探猫的经纪人,无数关注这个节目的粉丝,其实都盼望着树懒先生能够再把侦探猫请过来聊上一期她的创作生涯。

    遗憾的是。

    树懒先生似乎没有这个打算。

    播客节目依旧维持着原本古典风格的文化沙龙式的气氛,两三年里,树懒先生请了很多嘉宾来做客,聊了很多艺术史方面的内容。

    唯独侦探猫在那期印象派相关的节目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开篇就直白的提起了她。

    这还是树懒先生节目里的第一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